自从身体出过几次毛病,经中医诊治好之后,就一直感觉中医很神奇。

自己作为北方人,虽然没有经历过南方的湿气,却因为北方的干燥,一直有困扰许久的咽炎。
嗓子里时常像是堵了些什么,痒痒的,想咳嗽又咳不出来。就觉得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,又不知道毛病出在哪?病根因何而生?颇为烦恼。
偶然看到范怨武医生“做自己的中医”系列图书,以通俗易懂,甚至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中医知识,附以简洁明了的插图,把原本晦涩的中医理论知识,通过真实的故事和自身的体验,解释得浅显易懂,即使普通人也能了然于胸。

这本《痰湿一去百病消》主要讲述身体的“湿”。包含所处的外部环境的“湿”对身体的影响,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对“湿”的接纳以及反应,通“三焦”的重要性等等。
书中还附列针对不同病症的一些药方(当然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)。
人吃五谷杂粮,身处风尘世间,无处不在地受各种“湿”、“热”、“风”等邪气的侵扰。
南方人对梅雨季的“回南天”深有体会。那种湿哒哒、黏腻腻的感觉不但让人不舒服,还很容易受“湿”病的折磨。
这种“湿”是外部的湿。还比如涉水淋雨、水中作业等也一样。外湿伤人,如不及时清除,也会慢慢入侵内脏,继而形成复杂病症。

范医生书中提到“微小六气”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。其中的“湿”气,是无处不在的。
他举例郭贞卿的记录,说有家人不知为何总是频繁生病,直到发现这家人夏天习惯紧闭门窗,床下堆满霉湿的杂物。才明白是邋遢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病因。
再比如“热”症,也不是只有暑天才发生的。
范医生的一个女患者,身体燥热,脾气暴躁,还发荨麻疹。而她平时饮食清淡,家人和睦,且在冬季,哪来的火呢?

反复询问得知,这个女患者的办公室有整面的玻璃朝西,午后太阳西晒,室内人多且热形成暑气,她中了“暑邪”。所以身体燥热,爱发脾气。
再有,她的住处风大,出门风便往衣领钻,她遭受“暑邪”的同时又遭受“风邪”,造成表有风热,起了荨麻疹。
所以这个女患者在冬天也会中暑。
范医生谈到“三焦”,认为三焦是六腑的重中之重。“三焦通了,很多病就好了。”
入睡困难、反复口腔溃疡、口苦、口臭、便秘、肚腩越来越大、胆区不适……这些,都是三焦不通。
关于“三焦”,范医生在书中用了很通俗的比喻,做了很长的说明,想了解的读者可以在书中看得很明白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

其中有一句“三焦体积有一定的伸缩性,内藏的痰湿有转化为津液的可能”很值得关注。
“就跟人一样,你吃了很多饭菜,吸收了很多能量,你不去用它,你不去运动,这个能量就积攒在三焦成为痰湿,但是它还可以转化为能量。”
女人坐月子不注意的话,会落下一些湿热病症。
坐月子要避免过饱和湿热食物。多余的饮食会给脾胃造成负担。最后转化成痰湿,痰湿久了生热变成湿热。母亲的湿热又会影响到吃奶的孩子。
还有些产妇既有湿热又有虚寒。既怕风怕冷,又时而嫌热冒汗。
范医生在书中也给出了产后病的常见治法。

关于喝酒、结石、发痧、弯风等,在《痰湿一去百病消》一书中,范医生都有详细的叙述和论证。
因为作者身在南方,还谈到了岭南用药以及凉茶,还有湿热感冒的应对及处理。
总之,这是一本颇为实用的中医书籍。如作者所言,希望读者“通过这本书深刻认识痰湿的危害,了解痰湿产生的机理,掌握祛除痰湿的方法。”

“身体没痰湿,自然就健康。”
⊙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部分文字/图片来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[181-1319-3168]。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。支持原创!
⊙友情提示: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,不能做为诊断、治疗的依据,请谨慎参阅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电话132-2812-3168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