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矛盾论》看“背后议论”:抓住本质,激发人性正能量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在我们共同奋斗的道路上,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。最近,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:公司内部出现了一些背后议论、说人闲话的情况,甚至有人对创始人提出原来陈年合作的旧事,却没有选择当面沟通。

我们开了几次会,强调“有话当面说”,但问题似乎并未彻底解决。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:为什么问题一再出现?我们是否只停留在表面,而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?

毛泽东在《矛盾论》中指出:“事物是由矛盾推动发展的,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。”如果我们总是浮于表面地解决问题,没有抓住本质,问题就会一次次卷土重来。

那么,什么是“背后议论”这一现象的本质?

本质,就是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。

从矛盾的角度来看,“背后议论”只是表象,其本质是沟通机制不畅通、信任基础不牢固、问题未能及时化解所引发的情绪宣泄和行为反弹。

如果我们只盯着“不准背后议论”这一表面行为,就像是在打地鼠,打下去一个,另一个又冒出来。唯有从根源入手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一、认知力:看清“背后议论”背后的真正矛盾

很多时候,我们焦虑、抱怨、甚至背后议论,本质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矛盾。

毛泽东说:“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。”我们之所以背后议论,往往是因为:

问题没有被正视:有些矛盾长期积压,没有被及时识别和解决;

沟通渠道不畅通:员工有话不敢说、不知怎么说、说了也没人听;

信任感不足: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,担心当面表达会引起冲突或不被理解。

这些,才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矛盾。

二、行动力:从“背后议论”转向“当面沟通”

《实践论》告诉我们: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”没有行动,再好的认知也只是空谈。

我们要做的,不是禁止背后议论,而是创造一种机制和文化,让每个人都愿意、也能够当面表达。

假如:张三,李四,王二,李四,王二都是一个公司的合伙人,甚至张三也是合伙人,张三或者是李四,王二曾经的合伙人时。

正确的做法是:当张三个人向李四说王二的闲话时,那么,李四可以当面向张三说,你说的王二这么多事,我得马上给王二说一下,也当面把这个事说清楚,这样,一是李四很正能量,谣言和不满止于本质的解决,二是这个张三以事可能再也不说这个事,因为这个事已经给彻底解决,三是,也不显得李四到时给王二学的时候,显得李四是个小人(翻嘴人)。
解说:
  在一个由合伙人(如张三、李四、王二)组成的团队中,当 张三向李四诉说关于王二的闲话或不满时,这表面上是个人情绪的宣泄,本质上却是一个亟待识别与解决的组织矛盾。

此时,如果李四选择沉默、附和提供情绪价值或自行消化,那么这个关于王二的“矛盾”就被暂时隐藏了起来,它不会消失,反而会在暗处发酵,侵蚀合伙人之间的信任根基。

最智慧且正能量的做法,正是您所设想的:李四应当温和而坚定地当面告知张三:“张三,你刚才提到的关于王二的这些事,我认为它们很重要,关系到我们彼此的信任和团队的协作。我建议,我们是否现在就去和王二一起,当面把这件事沟通清楚?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一起解决问题,而不是让问题留在我们之间。

这一做法的高明之处,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“背后议论”这一现象的本质矛盾,并完成了一次漂亮的“矛盾转化”:

将“人际猜忌”转化为“团队议题”:李四没有让问题停留在张三和自己之间的“私密吐槽”层面,而是果断地将其拉回到合伙人团队的公开议事桌面。这直接击碎了谣言滋生的阴暗环境,迫使模糊的情绪性表达必须面对事实与对质的检验。

将“破坏性矛盾”转化为“建设性过程”:此举的核心目的不是告发或指责张三,而是为了解决问题。它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:我们是一个团队,我们的目标是共同面对和解决难题,而不是在私下里彼此抱怨。这符合“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”这一哲学观点。

塑造了“透明信任”的新常态:

对李四而言,他彻底摆脱了“翻嘴小人”或“两面派”的嫌疑,树立了光明磊落、以团队利益为重的可靠形象。

对张三而言,这次经历会教育他,在这个团队中,背后议论是无效且不被接纳的沟通方式。要想解决问题,唯一正确的路径是“当面沟通”。这将从源头上减少类似行为。

对团队而言,这一次成功的矛盾解决,会强化“有事当面说”的团队文化,极大地提升了组织的健康度和心理安全感。

因此, 李四的这个行为,不仅仅是一次机智的应对,更是一次深刻的团队文化建设实践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强大的正能量,不是对负能量的单纯禁止,而是构建一种机制和勇气,让任何负能量一旦产生,就能被自动引导至一个建设性的解决轨道上,从而推动团队向上发展。 这正是在实践中对“抓住主要矛盾”和“促成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”的最佳诠释。

管理者带头示范:创始人和管理层要主动倾听、接纳批评,展现“闻过则喜”的胸怀;

从小事做起:鼓励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就事论事、当面沟通,养成“问题不过夜”的习惯。

三、心力:相信我们能够共同创造正向环境

毛泽东在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中写道:“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。”

我们也要有这样的信念:一切困难都有解决之道,一切矛盾都可以转化为进步的动力。

不消极对待:每一次背后议论的出现,都是一次改进的机会;

不放过机遇:抓住每一次沟通的契机,推动组织信任的建立;

不动摇信念:相信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一个开放、透明、正向的工作环境。

四、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

“背后议论”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,而是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矛盾。我们要做的,不是批评某个人、某件事,而是从机制、文化、信任三个层面系统性地解决问题。

认知力让我们看清本质,行动力让我们推动改变,心力让我们坚持到底。

只要我们持续做好这三点,相信在曲折的道路后,我们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团结、透明、充满正能量的团队!

⊙声明提示: 本站所有文章,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。网友、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,请谨慎参阅,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。

⊙免责声明: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部分文字/图片来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[181-1319-3168]。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站无关。支持原创!
⊙友情提示: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,不能做为诊断、治疗的依据,请谨慎参阅。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、诱导购买等信息,谨防诈骗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电话132-2812-3168举报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医易和

道医一体:融贯天人的人生哲学与实践体系

2025-8-26 18:23:39

医易和

一图读懂:中医专长、中医师承、老确有专长的区别

2022-5-18 10:36:39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

皖公网安备 34160202000882号